Search

我的櫻花記憶 8 - 哲學之道

在京都賞櫻有時候還頂累人。這裡的景區既多,櫻花...

  • Share this:

我的櫻花記憶 8 - 哲學之道

在京都賞櫻有時候還頂累人。這裡的景區既多,櫻花的花期又短,讓人不由自主想在一天內多跑幾處名所,欣賞古都春櫻不同的面貌。

還好我在日本與台灣不同,向來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每天吃過晚飯喝完酒便倒頭就睡,隔天太陽東昇就立刻起身,朝著沒有入場時間限制的景點飛奔而去。

於是,我在早上6點就抵達了哲學之道。

從冷泉通一路延伸到今出川通的哲學之道本是琵琶湖疏水的一小段河堤,種著些樹、長了些草,與隨處可見的運河小路相去不遠。只不過它流經了幾位不凡人物的跟前,成就了如今不凡的景致。

公元1912年,哲學大師西田幾多郎受邀來到京都講學。寓居左京的十年間,他最愛在此散步沉思、格物窮理,讓這條步道獲得我們所熟知的美名,『哲學之道』。

公元1921年,西田先生離開京都,他曾行吟的岸邊,出現了另一道身影,名畫家橋本關雪。家住銀閣寺旁的關雪深感門前的河道景色單調,便在妻子的提議下一口氣捐贈了三百株櫻樹,為河岸添上一排長長的櫻並木。

一位嚴謹的思想家與一位浪漫的畫家,就這樣將平凡的河堤變成如今美麗的櫻花名所。

京都的賞櫻景點沒有人不多的,但在整座城市都尚未甦醒的早上6點,整條哲學之道上就只有我和幾位路過的老人家而已。對早已習慣在人群中看櫻花的我而言,眼前的無人空景簡直太不真實。

之後的一個多鐘頭,我就在怒放的關雪櫻間來回漫步,獨自享受著花開向天、吹雪拂身的美景,還不忘坐在樹下附庸風雅,優哉游哉地享用早餐。

西田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和歌:

『人は人、吾は吾なり、とにかくに、吾行く道を、吾は行くなり』

人是人,我是我,我的路,我自己走。

或許是哲學之道的靈氣所致,我突然對這句大學時代認識的名言有了些許體悟。我在日本旅行向來任性,早起早歸、恣意亂逛、流連寺社庭園、愛看解說標誌,還對照相近乎偏執。這樣的我,真稱得上是個好旅人、好旅伴嗎?

就在關雪的三百棵櫻樹下,我想通了。我就是我,這就是我愛日本、體驗日本的方式。如果不是早起如斯,我也無法獨享空無一人的哲學之道;如果沒有我自以為怪的癖好,我在日本也不會有那麼多獨特的美好回憶。

於是我在早上8點,賞櫻人潮終於開始湧現的時刻,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哲學之道,向著下一處櫻花名所邁步而去。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